说出来可能让人意外——在很多退役军人的眼里免费股票配资平台,一线城市的“优待证”待遇,竟然不如一些经济没那么发达的省份好用。
老李就是个例子。前年他从部队退下来,拿到了退役军人优待证,本想着自己在大城市生活,交通方便、景点多,能用上的地方应该不少。结果一查政策——公交车、地铁不免票,景区也没啥优惠,顶多在几个展览馆、纪念馆能打个折。老李心里直嘀咕:这证放钱包里,像个“纪念卡”,真用的时候可真难派上用场。
反倒是他去江苏探亲时,才真正体验了一把什么叫“优待”。上公交车,司机直接笑着说:“老兵,刷证就行”;地铁闸机一扫,免费通行;带着家人去国有景区,直接免票进。一路走下来,不花一分钱的同时,还收获了不少尊重和暖心的话。老李感慨:这才叫让老兵有“荣誉感”啊!
这种反差,不止他一个人感受到了。很多战友在群里聊天时都说,像江苏、山东、安徽这样的省份,虽然GDP在全国排不到前几,但在落实退役军人优待证方面,那是真心实意地给老兵开了绿灯——免费乘公交、地铁,景区免票,办事有绿色通道。去这些地方的老兵,哪怕只是出个门,心里都觉得自己被尊重、被惦记。
展开剩余65%可一线城市呢?北京、上海、广州、深圳这样的地方,经济实力甩别人几条街不说,地铁、公交、景区门票价格也不便宜,可偏偏在优待证政策上“抠门得很”。很多老兵反映,在这些地方,优待证能用的地方寥寥无几,甚至有的地方干脆就没配套政策。你说奇怪不奇怪?
有人分析,这背后可能有几方面原因:
第一,一线城市人口基数大,退役军人数量也不少。如果全面免票、免门票,财政压力肯定比小城市大得多。地方政府一算账,觉得“成本”太高,就干脆不推。
第二,这些地方旅游资源和交通资源紧张,本地人自己都挤不上车、进不了景区,还要顾及优待证,怕引发舆论压力。于是,就干脆不去触这个“麻烦”。
第三,思想观念上的差别。一些经济发达地区,虽然口头上说尊重退役军人,但在具体政策上,更多是“象征性”支持,比如办几个主题活动、发一张证,却很少真正让政策落到老百姓的日常生活里。
问题是,这种做法老兵们能感受不到吗?能用的地方一只手数得过来,和那些政策落地做得好的省份一对比,差距立马显现。尤其是那些从外地转业、选择留在大城市生活的老兵,更是心里堵得慌——为啥在自己家乡能享受的优待,到了大城市反而没有了?
有战友调侃:“在江苏坐地铁,我是‘优待对象’;在一线城市坐地铁,我就是‘普通乘客’。”这听起来像个笑话,其实背后是很现实的落差感。
还有人说,这不是钱多钱少的问题,而是态度问题。江苏、山东、安徽这些地方并不富裕,却舍得为老兵免掉几块钱的车票、几十块的门票,是因为他们真心把老兵放在心上,觉得这是该做的事。而一线城市,哪怕财政富得流油,如果只是停留在“发个证”的层面,老兵也不会有太多获得感。
更讽刺的是,不少外地老兵来一线城市旅游,本想着凭证能省点交通费、门票钱,结果发现连地铁口都没法刷证,只能老老实实掏钱买票。有人笑说,这证在大城市就像个“身份标识”,提醒你是退役军人,但不能帮你省下一分钱。
其实,落实优待证政策,不仅是给老兵实实在在的好处,更是一种社会态度的体现。政策能否落地,直接反映出一个地方对退役军人的尊重程度。江苏、山东、安徽做得到,一线城市为什么就做不到?财政紧张是理由,但恐怕不是唯一的理由。
很多战友说得好:我们不是非得要占便宜,而是希望社会认可我们的付出。哪怕只是一张免费的车票,一个免门票的通道,也是一种尊重和肯定。这种尊重,比钱更重要。
所以,问题就摆在这儿——经济发达地区,是继续当个“象征性”支持的地方,还是学学那些经济一般但真心实意为老兵做事的省份?老兵们心里都有杆秤。
你怎么看?你觉得一线城市是不是该在优待证政策上更大方一些?免费股票配资平台
发布于:重庆市倍悦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