英菲尼迪车祸案当事人王辉的15年 从受害者到幸存者!王辉在主持一场关于情绪调节的线下课程。她提到:“受害者强调的是无力感配资知识信息服务,幸存者则强调在灾难中重生。”
如果没有15年前的那场车祸,王辉和丈夫以及他们的双胞胎女儿本应过着幸福美满的生活。事故发生在2010年5月9日凌晨,北京朝阳区建国门外大街永安里路口。一辆黑色英菲尼迪轿车高速闯红灯,猛烈撞上正在等待通行的白色菲亚特,巨大的冲击力将菲亚特撞击得只剩一节车厢。事故导致菲亚特车内三人两死一伤——王辉的丈夫和年幼的女儿不幸离世,而她本人重伤致残。
肇事者酒驾、超速、逃逸,以及受害者夫妇北大清华高才生的身份等因素,使这起车祸迅速引发社会震动,舆论对醉驾的声讨达到顶峰,直接推动我国醉驾入刑立法的进程。2011年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(八)》正式将醉酒驾驶纳入刑法范围。同月,肇事者因危害公共安全罪被判处无期徒刑。
事件在法律层面得以完结,但对王辉而言,接下来的14年是一场更漫长的身体和心理的重建。她经历了十几次手术,从仅能活动手指到重新站立、行走;她一度自我封闭,现在已走出伤痛,致力于帮助更多有类似经历的人。
王辉回忆说,事故使她的爱人和双胞胎小女儿永远离开了她,她也身受重伤,浑身13处骨折,心脏挫伤,腿被截走5厘米,颈椎也被植入钛板。警方后来证实,肇事司机醉驾且超速驾驶,酿成车祸后下车逃逸。开车前,他在酒吧里喝了两轮酒,撞向他们的时候,车速接近120千米每小时,且无刹车痕迹。
一个原本充满希望的家庭瞬间破碎了。王辉和她的丈夫都来自普通家庭,一个考上了北大,一个考上了清华,父母把他们培养出来很不容易。她的爱人陈伟宁离世时才34岁,当时在外企做到了总监级别,他们的双胞胎女儿也才刚满6岁,可爱又贴心。事故发生的那天是母亲节,他们原本计划好好庆祝一下。
这起车祸引起了大众对酒驾的舆论讨伐,推动了醉驾入刑。同时,它也推动了中国代驾行业的发展,在此之前,酒后代驾服务并不普及。
事故发生后的那一年,王辉的大女儿去了南昌上学,由大姑大姑父帮忙照顾。她在医院做康复,父母在医院旁边租了一间小屋做饭,再送到医院给她。全身的肌肉都萎缩了,母亲每天给她按摩几个小时。为了不成为父母和孩子的负担,王辉尽力配合治疗,希望在最大程度上实现自理。
医生形容她的身体“几乎是重新拼接起来的”。那一年,她做了十几次手术,最长的超过十个小时。出院后,她的康复之路还在继续。她每天早上五点钟出门,转两个小时的地铁去医院接受治疗。她去过无数医院,连燕郊私人诊所的偏方都试过,身上都被膏药贴烂了。
现在,王辉能走路还能开车,医生称其为医学奇迹。一般来说,像她这样有脊神经空洞的会高位截瘫,终身坐轮椅。她恢复到这个程度得益于接受了最高水平的治疗,亲朋好友同学的帮助、医护人员的支持、保险赔款都起了很大作用。
不过,这样的治疗并不是暂时的,她需要终身康复,否则身体状态会急剧变差。好在,疼痛已成为习惯,现在并不会太困扰她。
心理重建的难度并不亚于身体重建。至少有三四年的时间,王辉没有走出事故带来的阴影。她可以木讷地去做很多事,包括坚持做康复,但她基本不与人交流。她是可以生活的,但是没有活着的感觉。她思念小女儿珠珠,希望她能转世投胎回来,甚至想再有一个像她一样的孩子,还会责备自己没有保护好她。家人小心翼翼,生怕触碰到她的痛点,她从医院回到家的时候,所有的照片都被收起来了,连电脑和硬盘都被封存起来。很长一段时间里,大家都戴着面具生活,家里的氛围是冰冷的。
车祸并不是谷底,过一段时间,还有更深的谷底等着她。刚开始,大女儿珍珍的状态很好,青春期时,她的情绪突然爆发出来。她不想上学,跑到学校的楼上,说如果逼她,她就跳下去。每当遇到过不去的坎,她就重复类似的话。
后来,王辉的母亲患了肺癌,在2015年去世。肺主哀伤,她猜想母亲得病与哀伤过度有一定关系。母亲所承受的痛苦并不亚于她,珠珠是她带大的,每天和她一起睡觉,加上王辉一下子瘫痪在床,对她来说是双重打击。王辉出事住院后,很长时间见不到父母,他们当时肯定已经全面崩溃了,不敢见她。后来的日子里,母亲一直在默默付出,即使身患癌症,仍鼓励她学习心理学,她考心理咨询师证书的那天,母亲说会等她,让她放心去考,一直等到她考完回来才闭眼离开。
母亲走后,王辉翻看她的日记,发现她写了很多未寄出的信,写给“天堂里的伟宁”,写给“天堂里的珠珠”,也写给她。她一度自责,之前太过沉浸于自己的悲伤,忽略了家人的感受。
这些变故让王辉清醒起来,如果再不调整自己的状态,原先的悲剧将演变成更大的悲剧。为了改善自己和女儿的状态,她更加系统地学习心理学,学习如何面对亲人的离世,如何处理哀伤,如何和女儿相处。
通过专业的学习,她开始反思自己教育女儿的方式。出事之后,她告诉自己不能让珍珍生活在仇恨当中,迫切地希望她尽快走出来。后来她才知道,告诉她你不应该怨恨,其实是在阻挡她的情绪,她并没有准备好。她要允许珍珍有怨恨,这样她的情绪才能流动和释放,新的情绪才会产生。
为了改善珍珍的状况,她们养了五只狗一只猫,它们让家里热闹起来。珍珍把小动物照顾得很好,她自己的状态也在逐渐好转。与此同时,王辉学会不把太多的期待附加在珍珍身上,如其所是。曾经有一度,她希望珍珍能像她和她爸爸一样考上名校,甚至希望她能把妹妹的那一部分活出来,这给她造成了很大的压力。孩子是通过妈妈的眼睛看自己的,当她接纳了珍珍,珍珍才能慢慢走出来。
对王辉来说,很重要的转折点是,她意识到事故已经发生了,她可以悲伤,但要对得起自己所经受的那些东西,把它转化成更有意义的存在。她跟很多智慧的老师学习,他们告诉她,如果亲人的离世让她感到遗憾,她可以做一些事情,让世间类似的遗憾少一点,并把她的遗憾安放在那里。
原来,黑暗就在那里,并不需要去掉它,她只要把光引进来就好了。
2015年,王辉成立了心理服务类公司,给别人提供心理方面的支持,帮他们做认知或情绪上的调整。她的服务对象中,很大一部分是刚经历亲人离世,不知道如何处理的人。她告诉他们,对于亲人去世这件事,悲伤、难过、自我责备的情绪都是被允许的,但这不代表不可以好好生活,需要思考的是,它带来的是什么?
很多妈妈来找她,告诉她孩子爸爸去世了,但小孩现在很懂事。她也会结合自身经历提醒她们,孩子的情绪只是暂时性压抑住了,在没有爸爸陪伴的成长过程中,孩子将面临很多挑战,累积的情绪可能在青春期爆发,妈妈们需要尽快成长起来,给孩子提供得当的帮助。
现在,王辉的时间安排得很满。由于身体原因,她每天大概只能睡四个小时,早餐七点半开始做康复训练,紧接着是直播,晚上还有一些答疑课程,中间偶尔穿插一些关于身心调整的线下活动。她并不觉得累,这是她的热情所在。
“你还年轻,一切可以从头再来”,她一直记得父亲当时在病床前和她说的话。她确实有一股劲头,康复也好,事业也好,她会坚持做一件事,直到把它做好。这股韧劲可能是骨子里的。中学时期参加长跑比赛,起初她是最后一名,但不急不慢,按照自己的节奏来,最终得了第二名。
她的劲头与钱等世俗的东西无关,她觉得从事的工作是有意义的,在支持别人的过程中,她也得到了洗礼。比起当初的目标“生活自理”,现在她有了更高的追求,那就是创造社会价值。
作为北京市道路安全宣讲团的宣传员,她会参加酒驾相关的公益活动,让更多的人拿起酒杯就放下车钥匙。她给酒驾的司机播放事故视频,让他们知道如果不留心,类似的悲剧将被复制。她的家庭已经不完整了,但她能让更多的家庭免受类似的遭遇,她的遗憾也因此得以安放。
现在,她和女儿都能更坦然地面对接下来的生活。她也组建了新的家庭,在康复和事业上配资知识信息服务,丈夫给予了她很多支持和陪伴。她和女儿经常晚上出去看看星星,猜哪颗是爸爸,哪颗是妹妹,哪颗是姥姥。前些年,她会跟天上的他们说这些年过得很不容易,但现在她会告诉他们,她挺好的,她在人间做着有意义的工作,支持了很多人。
倍悦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